曹剑峰:“数字化转型”带来“医疗数字化2.0”新理念

发布时间:2021-12-07
浏览次数:

背景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 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对我国数字化转型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提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政府数字化转型正在释放巨大的价值和潜力。

  数字经济:侧重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数字政府:侧重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政务信息化的共建共用和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

  数字社会:侧重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打造数字生活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中指出:世界正进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同时在今年召开的“第二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清华产业转型顾问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兼职教授黄奇帆对“数字经济”新概念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数字经济产业化:三个关键词——“连接”、“共生”、“赋能”

  产业经济数字化:深入到产业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催生出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新组合;最终实现产业的重新定义、市场的重新定义、认识世界方式的重新定义

  融合创新:技术与业务不断深度融合与再造的创新过程

“数字化”发展新概念

  要搞清楚“数字化转型”,我们先要来厘清几个与“数字化”发展相关的基本概念:

  1.数字化:本质是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的业务形态 。对医疗行业来讲,就是“数字化”如何发挥好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数据要素”效应?如何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提高医疗资源配置的效率?如何线上线下整合,信息惠民、信息便民,创新医疗服务新模式?

  2.数字化转型:本质是经营管理数字化的过程,以IT的手段构建企业经营管理,降本增效,甚至取而代之;其核心是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新业务模式,以及与之匹配新生态体系的建设;数字化转型包含了数字化的全过程。对医疗行业来讲,就是在“数字化”过程中,如何搭建“云大物移”新基建、新基础设施?如何用IT手段来为医院全流程、全精细化管理赋能?如何建设开放、共享、连接的健康产业新生态体系?

  3.数字化治理:是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安全、隐私保护等核心风险的管控,以及整体组织形态、运营管理模式的优化调整;是对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生产关系的重塑,兼顾风险防范和效能提升;驱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最大化;“数字化治理”包含了“数字化转型”的全过程,当然也就包含了“数字化”的全过程,所以其内涵也是最丰富的。对医疗行业来讲,就是在“数字化”过程中,如何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与患者个人隐私等核心风险的管控?如何提升完善对生态体系中组织架构的建立以及运营模式的优化?如何在“数字化”通过流程再造和业务重塑来提升医疗资源配置的效率?最后如何通过数字化治理,以帮助医院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数字化2.0”新理念

  1.理念一:三“界”融合——物理世界、意识世界、虚拟世界

  随着信息技术大爆炸,人类迈入了数字时代 ,需要处理的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面对巨量的信息,传统依靠人脑去处理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数字世界”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意识世界”的桥梁得以出现并开始发展 ,目标是实现实体信息向数字信息的转化 ,将“物理世界”数字化,构建“数字孪生”的新世界, 基于数据科学,实现经验决策向精准决策转变 。当前医疗领字化1.0还是存在明显的“代沟”:

  一方面“传统信息化”主要含义是基于业务“流程”的需求来实现各“应用模块”的“信息化”;“传统信息化”的主要负责部门往往是医院IT部门。而“数字化2.0”是站在“数字化1.0”的基础上,目标是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创造新的业务形态;是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力反哺业务而数字化。并且“数字化2.0”是“一把手"工程,须从最高领导人的战略转型作为开始。

  另一方面,“传统信息化”更多关注的是人、财、物及其业务流程,而“数字化2.0”是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强调的是通过人、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的连通与联接,在数字世界构建一个“三维数字空间”,通过数字空间的数据模型和解释模型,来仿真和控制物理世界的实体。对医疗行业来讲,就是控制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提高医疗资源服务的效率,最终服务于人,同时通过价值传递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这才是当前“数字化转型”新形势下,“医疗数字化2.0”的核心意义所在。

  2.理念二:三“算”整合——算力、算法、算据(数字经济产业化标志一)

  算力: 是指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敏捷性算力

  算法: 是指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

  算据: 是指高质量、高可用、多来源、多批量的业务数据

  从上面提到“数字化2.0”的本质来看,通过“算据” (根据计算要求精选提炼后的数据)、算法、算力的结合,发挥“数据要素”对传统的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土地要素的“乘数效应”,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创新业务服务形态。对医疗机构而言,业务的数据化进程(数字化1.0下)也已经有了近30年的历程,现在已经到了“数字化2.0”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驱动”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同时,“三算整合”也是医疗行业“数字化2.0”转型新基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

  3.理念三:三“解”配合——解构、解释、解析(数字经济产业化标志二)

  算力:新基建基础设施整体架构与局部解构

  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的可解释性

  算据:结构化数据与逻辑语义的可解析

  以往的数字化进程中,算力的敏捷性、算法的可解释性、算据语义的结构化和可解析一直是困扰行业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门槛”。从医疗领域看,这些“门槛”同时也是医学人工智能、健康大数据相关技术成果难以“场景化”落地的“绊脚石”。所以急需通过“三解”的配套,提供相关应用全部与局部、机理与伦理、语义与语境的透明度、解释度和融合度。并且在“三算”的基础上结合“三解”,可以把“数字经济产业化”新基础设施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也为“产业经济数字化”提供前提条件和技术保障,同时也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做好了铺垫。这些问题同样也是当前“数字化2.0转型”对“数字要素价值”的灵魂拷问。

  如何根据前端业务的需求确定相应的数据获取手段?

  如何将泛化的数据源进行融合、融通?

  如何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进行管理?

  如何将基于数据的洞察能力快速的输出融入业务?

  把以上问题展开来看:在“数字化2.0”转型大潮下,医疗机构IT实践不再是单纯的做业务支撑,而是转向了整体的体系化能力运营,通过医疗机构IT能力整体转型为机构赋能,不断提升医疗业务运营能力,是其核心价值的所在。所以,需要进一步通过医疗业务要素的“原子化”、“标准化”以及基于医疗服务的“场景化”编排,实现核心业务能力的运营,将医疗机构人员从繁杂的单个业务需求实现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医疗核心业务能力的沉淀以及业务方向的探索,从而驱动医疗业务模式的创新。这同时也带出了下面“三通”的新理念。

  4.理念四:三“通”联合——场景连通、数据贯通、价值融通

  场景的连通:当“数字化2.0”新数字技术运用到每个医疗机构治理体系当中的时候,融入进了“每一个业务环节”,从而形成一个个新的数字化“场景库”。而这个数字化“场景库”,其实是改变这个医疗机构运营的上下游关系,使得新的价值空间逐步显现。如果没有这些数字技术,上下游的关系是没有办法被重构的。而今天新数字技术重构它之后,其实就会发现一条从“物理空间”——“数字空间“——“价值空间“全新的“数字化新干线”。而后两个空间是数字化驱动带来的全新的空间 ,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一个一个连接起来,看得见的“场景库”

  数据的贯通:通过底层数据的共享和业务协同,原来看似毫无关系的领域开始产生了“数据共振”。例如,上海2019年开始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间推进检验检查报告的“互联互通互认”。当然 “互联互通”是手段,“互认”是目标”,通过项目的流程再造和业务重塑,实现了对目标治理对象真正的“数字化治理”。于是患者的医学检验检查数据,开始在全市单位的公立医疗机构间开始“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原来看似无关的业务领域,开始产生新的“数据共振”效应。目前这种共振效应也开始逐步辐射到“长三角绿色核心区”的试点医疗机构中,有些试点地区已开始把“互联互通互认”和区域医保支付的“按病种支付”制度相结合来建立起新的“补偿机制”。正是这种“数字化2.0”转型下新机制的建立,使得更多的“数据共振”开始发生,并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产生更多新的“数据红利”,于是新的价值融通的传递也发生了。

  价值的融通:是指融合不同场景下的用户关系和数字资产,在可控的成本下,打造出一个领域内具有强大磁场的新“价值体系”。当数字技术与各个行业融合的时候,在用户资产和数据资产之间,有一个新的融合过程,就会打造一个非常巨大的价值体系的磁场。很多医疗机构为什么今天可做的事情可以比以往多,根本的原因就是医院战略目标随着数字化治理的深入,已经开始把数据要素融入到医院新型的生产力之中,并正逐步发挥出“乘数效应”,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开始出现,于是医院的价值得以真正体现。

  5.理念五:三“新”综合——新业务重构、新场景开发、新模式融合

  未来医疗“数字化2.0”转型是否能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数字化以及融合创新?其中是否实现“三新”是未来机构评价的重要“客观标准”,而“三新”又是具体通过以下“四化”实现轮回迭代优化来作为客观评价的:

  业务数据化:是指业务数据全环节在线,线上线下融合成一体

  数据资产化:是指通过数据治理形成数据资产,数据可视、可监管

  资产服务化:是指通过发掘应用场景,提供内部运营新数据资产服务

  服务业务化:是指通过外部场景或者边缘业务、新业务的创新,数据赋能原有业务以及新业务

  (1)首先,需要做的是将医疗机构按现代“企业架构”治理模型对核心业务能力沉淀、分解和重构,使之融为医院整体IT实践的一部分。因为医疗机构核心业务能力沉淀的本质,应该是以业务模型重构为核心的“微服务化”。业务能力沉淀的关键是业务原子服务的“颗粒度”和“标准度”,而业务模型的设计决定着业务的“耦合度”。医疗行业作为特殊的民生服务行业,不同时期医疗业务的形态和模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医疗核心业务能力未来的“拓展性”和“适应性”,取决于医疗业务模型设计与映射能力的几个“度”的优劣程度。

  (2)其次,医疗核心业务能力沉淀后,需要考虑的是医疗业务的“服务即支撑”,即如何敏捷地进行业务的编排重组?如何快速的向能力消费者(患者或产业互联网)提供服务?和企业架构治理“自上而下”的思路不同,“敏捷开发”是一种“自下而上”与之互补的建设思路。“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导向、患者为先、拥抱变化”。目前对“敏捷开发”来说,医疗服务“场景化”的能力提供,是一种新型医疗服务能探索落地比较好的方式。其实医疗服务“场景化”能力提供并不简单,首先需要进行该领域能力的拉通和管控,所以对领域内服务的各项治理也必不可少。然后以点上的各类场景为驱动,建立起“场景能力库”,逐步形成对内、对外统一标准化的持续性能力开放,快速建立起场景化医疗新业务的IT支撑。并且可以通过可视化工具,智能化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持续的、在线的场景运营分析。 上海2021在医疗“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诊前、诊中、诊后、以及院前智慧急救“七大场景库”的建设,就是对“领域能力的拉通和管控”的一次有益尝试,相信后续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能力库”涌现出来,从而“形成对内、对外统一标准化的持续性能力开放”,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领域赋能。

  (3)最后,通过医疗业务融合、实现医疗业务模式创新。医疗业务融合包括医疗机构内部的融合;医疗机构内部业务与外部业务的融合,包括医疗服务方、供应链渠道方、第三方服务之间的融合。所以急需基于核心业务能力的组合编排以及业务融合的能力构建,同时引入医疗大健康生态伙伴对各项业务进行双向对接,以实现多种新型业务模式的融合与创新。

微信图片_20211207095306.jpg

  6.理念六:三“全”组合——“全域、全病、全程”分级诊疗服务新体系

  在不久的将来,医疗IT将不再是单纯的需求支撑,而是全域、全流程、全业务的体系化能力运营,向上“聚合生态”、向下“融合资源”,充分发挥技术红利,全面赋能数字化商业形态,助力“数字化2.0”转型战略达成。例如,2021年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托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打造新型分级诊疗模式”荣获第四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之一。该项目以“区域融合”及“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会同嘉善、吴江两地共同推动区域医疗行业治理及服务模式的创新,面向长三角示范区乃至三省一市的“全域”居民,围绕常见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等“全病”,提供“家医签约-健康管理-疾病筛查-疾病监测-转诊治疗-社区康复”的“全程”新型分级诊疗服务,形成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础的多层次多样化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新体系。这也是“数字化2.0”转型战略,在区域医共体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中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结束语:数字化转型带来未来医疗IT能力新转型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2.0”转型大潮下,医疗 IT部门的思维方式也将发生改变,作为新型生产力的一份子,要有从医院成本中心思维转向医院利润中心的新思维,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新技术的引入为医疗机构新发展提供新动能。所以医疗IT“新能力建设”也是未来的“医疗数字化2.0”进程的“重中之重”,当然未来“综合运营”的前景也非常广阔:

  业务能力运营:是通过业务要素的“原子化”、“标准化”以及基于“场景化”编排,实现业务能力的运营,将医务人员从繁杂的单个业务需求实现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核心业务能力的沉淀以及业务方向的探索,从而驱动业务模式的创新。业务能力运营的目标是实现“业务即IT”,将核心业务能力沉淀,融为IT的一部分。

  数据能力运营:不仅是数据集的提取和报表、指标的展示,而是作为医院智慧的大脑,通过全域的数据融通和智慧的洞察,增强决策的准确和精细化指导业务实施“精准打法”;同时基于数据价值的变现拓展业务的范围。未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将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重视,而IT数据能力运营更多的是从管控数据到促进基于数据的合作。

  IT能力运营:是如何将数据能力快速的输出,与业务融合实现数据的价值变现。在快速变化的业务场景中要达到“数据洞察”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需要实现两个变化:一个是实时化,一个是生产、分析的融合。目前IT领域的储算分离、批流融合新技术正在提升数据处理和智能洞察的实时性;而未来医疗IT可以通过HTAP+HSAP系统架构,来实现实时的大数据分析与业务生产环节的融合:以数据驱动业务运营能力,以洞察提升业务运营效率。

  作者简介

  曹剑峰,上海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副主任,拥有30年的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经历:1991年进入上海市胸科医院开始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1994年开始参与研发上海第一代医院信息系统(HIS),对医院的业务流程有深刻的理解;2006年进入卫生行政部门——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开始参与全市重点项目“公共卫生突发应急工程”、“上海市民健康网工程”的项目实施与管理工作,开始了市、区两级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探索;2015年开始负责上海市“社区综改和家庭医生责任制”和“1+1+1”分级诊疗”信息化支撑项目;2017年开始研究大数据DRGS医院病种指数用于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方法的探索;2018年开始在上海市拓展“健康云”——“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惠民移动服务平台的推广与应用;2019年开始探索建设上海“互联网医院”以及“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2020年参与组织实施上海市实事工程“支付一件事”,率先实现医保“脱卡信用支付”新模式,同年参与建设青浦“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2021年主持参与上海医疗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七大场景中“互联互通互认”与“电子出院小结”两大场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