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用信息技术 创新惠民服务体验

作者:信息惠民 发布时间:2019-05-22
浏览次数:

案例提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面向就诊患者及社会公众,提供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全诊疗服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借助线上医疗服务App、微信服务号、综合预约平台、综合远程医疗平台、人工智能应用等为患者提供内容丰富、信息准确、便捷高效的就医服务,提高了服务效率,加强了医疗安全保障,推动了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服务内容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优势,基于集成交互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支持面向公众的各项便民惠民服务应用。利用网站、微信、APP等提供全流程服务,改善就医体验,提高群众获得感;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医院10年来累积的大量优质病历数据,融合BMJ循证医学知识库,实现智能化诊断及治疗的辅助决策,提高临床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通过综合远程医疗平台,推动院内外信息共享和分级诊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关键技术


我院充分利用医院已有信息化建设成果,全面开展便民惠民创新模式。①基于基础网络架构,通过防火墙、IDS/IPS 等安全设备配置安全访问规则及策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同时,采用云模式,构建50TB医疗云专区,借助双光纤直连实现院内数据与医疗云专区的数据交互。②集成交互平台采用IBM Integration Bus和 WebSphere MQ总线中间件技术,构建了高服务量下系统交互高可用、高可靠的信息传输平台,基于HL7 V3消息标准模型和CDA标准规范,实现业务的协同与交互。③基于集成平台构建了患者主索引管理、主数据管理系统、统一通讯服务,实现了患者统一身份管理,术语及字典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通讯配置的统一化管理。实现了院内、外信息的全面集成共享。④打造全量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归集和存储,同时兼顾大数据利用融合,构建高效的数据检索工具,大幅提高TB级海量数据的检索效率,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使全量数据分析成为现实,同时依托集成平台保障了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实时性和一致性。⑤通过网络安全策略、后台服务管理、数据同步更新机制等,实现内外网数据共享及时准确,打通互联网服务与院内信息的交互渠道。⑥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算法,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建立决策模型,融合BMJ循证医学知识库,实现智能化诊疗决策支持,辅助快速精准制定治疗方案,保障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医疗服务。


图1 北医三院便民服务技术架构


成果分享


综合利用各项信息技术,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开展线上咨询服务、分时段预约诊疗、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线上查询等便民惠民措施,着力解决百姓看病就医的“三长一短”问题。


(一)创新线上咨询服务,打造特色互联网医疗服务。


开展线上咨询服务,搭建医患沟通桥梁,使公众居家也可咨询疾病,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患者就医流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将院内服务延伸至院外。除支持图片、文字回复外,还提供语音回复、快捷回复、意见反馈等特色功能。有效咨询订单近3.5万余单,满意率接近100%,满分好评占比95.94%。有效的降低了“小病跑大医院”的概率,足不出户与大牌专家一对一交流,缓解医院人流量大、空间有限等难题,解决外地患者就医难,有效达到以时间换空间的目的。


图2 线上医疗服务APP


(二)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助力精准医学研究。


一是智能化诊疗决策支持辅助临床决策。利用我院10年来积累的近3000万份病历,通过人工智能手段建立决策模型,融合BMJ循证医学知识库中要点式、精准化的诊断、治疗参考,通过双引擎驱动实现智能化诊疗决策支持。通过直接诊断推荐和间接多渠道验证机制,辅助临床确定诊断、快速精准制定治疗方案,保障医疗安全,如图3所示。系统上线后初诊准确率由70.4%提升至72.6%,确诊时长由3.25天缩短至2.27天。二是实时统一的智能化病历内涵质控。搭建智能化病历内涵质控平台,建立基于国家病历质控标准为核心的病历内涵质控规则引擎。通过对病历文本数据进行结构化解析,实现实时、统一标准的病历数据问题智能化检出,辅助临床医生在书写病历环节及时发现缺陷、修改缺陷。三是融入业务系统的智能化知识检索服务。在院内主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建设标准化术语本体,完成疾病同义词对照16121对,层级关系24881个,3万多种症状体征的同义及层级关系术语集等,实现基于标准化术语本体的知识检索,并将检索服务集成到业务系统中。四是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将语音识别集成于电子病历系统,医生通过语音输入病历,系统识别语音实时转换为文字,将信息插入到合适的位置,提高临床诊疗效率。五是诊疗全过程综合预警。结合医学知识库,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临床预警规则库,设置全科及专科异常指标和预警规则近2万条,实现全方位、全流程的预警提醒,规范诊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


图3 循证医学知识库+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



(三)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实现一体化医疗服务。


一是网上预约精准服务。多渠道、精准化分时预约,通过微信、APP、自助机、电话114、社区、诊间和复诊预约等多种渠道预约,线上医疗服务APP还支持医生在线咨询时直接为患者预约线下号源、患者自行选择就诊时段。到院后可直接分诊,无需取号,减少由于窗口排队的等候时间。线上预约挂号542万人次。实现线上线下统一号源预约,预约号源精确到15分钟以内。


二是检查检验集中预约。我院打造综合预约集中管理平台,为门诊和住院患者进行检查预约,实时显示各检查室已预约号数,支持已预约患者到检前进行改约或退约,患者可就近选择进行检查预约,避免多次往返,上线以来已预约检查检验服务近56万人次。


三是多卡通用实名就医。我院积极落实“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的任务要求,实现身份证、社保卡、健康卡等多卡通用,完成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就医流程。


四是移动一站式支付。北医三院微信服务号提供挂号、门诊自费结算、缴费、充值、充缴预交金等服务;门诊窗口、自助机、住院窗口支持手机扫码支付,患者无需携带现金,窗口扫描结算40万余次,基于微信平台结算12万余次,为住院患者提供服务号住院预交金线上支付3.1万余次,近1.8亿元;同时,实现覆盖全国28个省的异地医保患者、新农合住院患者直接异地结算,结算金额超6亿元,极大地方便了异地医保患者。


五是自助服务广泛应用。我院部署百余台自助多功能一体机,为大量门诊患者提供挂号、缴费等功能,同时我院官网、微信服务号、线上医疗服务APP也可提供就诊记录、费用、检验检查结果、体检报告等查询服务,大大减少患者医院滞留和往返。自助机累计提供自助挂号近270万人次,自助缴费214万人次。在自助导医方面,患者可通过微信服务平台检索目的地,通过手机蓝牙进行定位,途中关键路口和换乘电梯会显示AR实景3D放大图和播放语音提示,帮助患者轻松到达目的地。


六是智慧药房用药放心。2013年完成门诊药房全自动发药机系统建设,日均完成7000张处方的摆药,简化了调配环节,患者刷卡后,到指定窗口取药,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在用药安全方面,采用合理用药、实时互动、处方点评智能系统,实现开立药品处方合理性的实时干预,通过处方点评系统实现药学应用及时反馈于临床,保障了用药安全。 


七是健康科普移动随访。借助微信北医三院健康服务号,建立移动随访系统,根据患者处方、诊断、体征等临床信息,推送用药指导、医嘱提醒和随访表单,持续有效跟踪患者病情,协助临床进行患者依从性管理。同时,我院宣传中心鼓励医生利用互联网定期在官方微信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知识科普等便捷服务,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四)打造综合远程服务,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一是打造多功能一体化远程医疗综合平台。我院应用多功能一体化远程医疗综合平台,为国内省、区、县共计200多家对口医疗单位提供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影像、远程教学、科普宣教等工作。二是远程手段助力健康扶贫。利用远程平台,将优质的医疗技术和医生智力资源输送到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向对口帮扶的国家级贫困地区,直接提供医疗技术支持,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三是双向转诊支持区域医联体。通过区域医联体建设,充分发挥区域内三级公立医院的牵头作用,推动分级诊疗、促进区域内医疗信息共享。目前,已接入社区医院44家,完成双向转诊业务5585例,月均服务300余例次,有效促进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


(五)信息联动共享,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我院积极响应北京市深化医改信息惠民的要求,大力推进健康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在门诊医生工作站实现跨院电子病历信息共享调阅,建立严格的患者授权管理机制有效确保患者知情权和隐私保护。审核通过可授权医生在工作站调阅患者外院用药、检查检验记录等就诊相关信息,加强医疗信息共享。同时落实北京市医嘱共享工程要求,为医生提供就诊人员五十天内的就诊明细信息,避免造成重复就医、超量开药的情况,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费用支出。


(六)坚持品质优先,拓展优质护理服务范围。


利用移动推车、移动手持终端及平板电脑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从固定台式机扩展到病区的每个角落,方便进行数据采集和利用,实现护理管理工作数据实时查询,同时护士长访视通过移动PDA和查房车对危重病人在床旁进行访视并统一记录,便于危重病人护理和病房护理管理;严格遵循医嘱闭环管理,提供生命体征采集、医嘱执行、护理文书录入等功能,降低了安全隐患;为提高患者和其家属的护理知识水平,在查房车存储优质护理知识视频,可在床旁进行健康教育。


(七)以患者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服务。


信息辅助多学科会诊流程。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系统中提交多学科联合会诊申请,受邀方可直接查看病人资料,会诊后填写意见记录,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统一视图提升多科室协同效率,以患者为中心,为临床和医技人员集中展示历次门诊、住院的医嘱、病历、检验报告、检查影像、体征数据、手术记录等全部临床信息,提高科室间协同效率,辅助医生诊断。


(八)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优化急诊急救医疗服务。


今年,我院作为试点单位,参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5G卫生健康领域应用及世园会示范应用项目,通过智能VR眼镜、急救协同系统为急救站点及延庆医院提供现场急救指导、病情评估和决策、转运过程中的监测等内容。


机遇挑战


自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来,多项利好政策密集发布,推动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广和更新,为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注入强动力。同时,随着医疗信息化进入大数据时代,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我院利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近20年的先发优势,各类信息系统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在不断改进中,为医疗信息系统数字化、便捷化、智能化创造了机遇。


在政策和资源积淀双重利好的形势下,医疗信息化发展迅猛,各类医疗数据越来越开放,而网络攻击手段越来越先进,因此数据安全是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要守牢信息安全的“底线”。


下一步发展规划


(一)顺应集团化发展趋势,探索区域协同新模式。


顺应医院集团化发展,构建集团协同云平台。以资源共享、服务医患为中心,以协同业务为载体,中心医院向二级医院、基层机构进行服务体系、监管体系的辐射,通过线上互联网连接重构优化资源体系,构建医联体、集团化医疗服务网络,实现更统一的医疗资源管理、提供更灵活的便民服务方式、赋予更坚实的基层能力。


(二)实现居家线上服务,助推慢病防控新模式。


在现有在线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在线诊疗服务闭环,实现实体首诊、线上复诊,进一步增设为慢病、常见病病人在线开具处方服务,实现处方与药房配送的联动,居家就可享受慢病药品和常见药品的送药服务,大大缓解到院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尝试提供智能可穿戴设备,与患者端APP或微信进行绑定。患者在家庭康复的场景下,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自动采集血压、血糖等生命体征,形成连续的健康记录,完善患者健康数据管理。


(三)探索前沿信息技术,完善自身技术体系建设。


基于非特定人医疗语音识别、语义识别、智能问答、人机交互等核心算法构建医疗人工智能服务平台,通过与院内实时业务系统对接,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全健康智能管理流程,实现诊前智能导医、智能客服,诊中语音智能录入、院内智能导引,诊后健康管理、智能随访,形成适用于综合医疗服务能力的人工智能应用,有效缓解医院服务工作压力,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本文来源于CHIMA 2019大会医院信息化便民惠民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有节选。


目前CHIMA 2019论文、医院大数据应用案例和医院信息化便民惠民典型案例仍在火热征集中,欢迎积极踊跃报名。详情请见文末相关链接。


【CHIMA 2019】关于召开2019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网络大会(CHIMA 2019)的预通知

【CHIMA 2019】读书、知识、创新——CHIMA 2019书展启动

【CHIMA 2019】医院信息化便民惠民典型案例征集

【CHIMA 2019】医院大数据应用典型案例推荐

【CHIMA 2019】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