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周报 第504期 | 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打造健康新增长引擎
· 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打造健康新增长引擎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推动轻工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工作方案》提出培育新消费增长点。围绕健康、养老、育幼、家居、文旅等消费热点打造新增长引擎。增加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功能家具、智能安防、多场景照明系统、智能影音娱乐、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供给。研究制定智能家居互联互通国家标准,开展智能家居大规模推广应用行动。重点开发应用养老服务机器人、多功能护理床、健康护理用品等急需产品。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拓展人工智能在轻工领域应用,重点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打通消费和生产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
· 国家数据局:支持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在更多领域先行先试
近日,国家数据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是通过大胆改革和先行先试,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新路径。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支持试验区在更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在推进数据市场化价值化上探索出更多新做法。目前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的初步进展,可以概括为“三个一批”,即落地一批创新性强的改革举措,打造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解决一批数据价值释放的痛点问题。(中国日报网)
· 国家数据局公布医疗健康领域第三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
9月19日,国家数据局公布医疗健康领域第三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其中《浙江医学人工智能大模型为医疗服务改善与健康产业发展赋能领航》《数据智能驱动百年协和再起航》《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 加速医学影像行业创新升级》《探索多中心医学数据协作体系推动数据复用》等11个案例获评典型案例称号。(国家数据局)
· 国家医保局启动医保价值评价试点
9月23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真实世界医保综合价值评价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市海淀区等13个地区将开展真实世界医保综合价值评价试点工作,利用患者在日常诊疗中的真实临床数据,评估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的综合价值。此次评价将覆盖医药产品全生命周期,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维度综合评估价值。评价应用场景涵盖药品上市前研发立项、医保目录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动态管理等关键环节。各试点地区任务不同,例如北京市海淀区聚焦创新药与医用耗材政策研究,广东省深圳市探索药品综合价值评价政策落地。试点分为启动、实践与应用3个阶段。2025年底前,试点地区需推进医保相关临床数据治理,并组建多学科人才队伍;2026年,建设本地数据库,分领域承担药品、耗材及医疗服务评价任务,并拓展应用场景;2027年,评价成果将优先用于医保目录调整、价格政策制定等决策。(北京日报)
· 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公布
9月22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授予上海市60个集体“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120名同志“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数字医学创新中心,上海市静安区卫生信息中心信息科被授予“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
·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实施方案》
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2025年底前,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达到222项,所有紧密型医联体(含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全部检查检验项目互认,加快推进省市检查检验结果信息共享互认,力争实现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共享互认。2027年底前,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300项。到2030年底,互认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检查检验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常见检查检验项目跨机构、跨区域互认。(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 浙江大学加快布局脑科学人工智能11个前沿方向
近日,从浙江大学举行的主题采访会上获悉,面向未来,浙江大学将加快布局脑科学、人工智能等11个汇聚型学科领域和交叉前沿方向,以有组织科研系统整合学科优势,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浙江大学建设由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交叉类课程和专业课程构成的人工智能完整课程体系,并谋划开设人工智能专业通识课程,融通相近领域专业知识要素,促进学生在相近专业便捷完成转段深造。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优势,打通本研贯通培养机制,探索学科交叉4+5(本科+硕博)长周期培养模式,着力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国青年报)
· 西南地区首个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落户重庆
近日,西南地区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病房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正式挂牌。据了解,该病房配备了国际先进的脑电信号采集系统、神经调控设备等脑机接口专用设备,以及由康复医学、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业医疗团队,将重点开展一系列前沿性临床研究项目。其中,针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脑机接口康复训练是核心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将脑机接口技术与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传统康复治疗手段相结合,有望显著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率,帮助其逐步恢复自主进食、穿衣、行走等基础运动能力。(上游新闻)
· 美国远程医疗协会指出,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确保虚拟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美国远程医疗协会(ATA)及其政策行动部门 ATA Action,支持将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远程医疗灵活政策、“急性病居家医院护理计划” 临时延长至11月21日(提案已交众议院),最终目标是推动二者永久化,同时推出工具助力数字医疗拨款申请与政策规划,以解决数字鸿沟问题。ATA指出,政策若到期,数百万患者将失去必要的医疗服务,医护人员面临经济难题,临时延期也能为国会协商长期方案留时间。其高管呼吁美国会两党、政府及总统推动延期与永久化。(CHIMA编译)
· 众议院通过AI驱动的退伍军人事务部索赔自动化法案并提交参议院
美退伍军人事务部(VA)待处理索赔事件堆积严重。近日,美众议院已通过《现代化所有退伍军人及遗属索赔处理法案》,要求开发AI系统优化流程。法案已提交参议院并转交相关委员会审议。若通过,VA赔偿服务处将启用AI工具,通过数据检索、决策支持、信息共享及生成索赔相关文书等功能优化流程,以解决当前系统低效、索赔积压等问题,助力退伍军人及时获福利。(CHIMA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