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万国:小议“平台”

发布时间:2022-03-25
浏览次数:

  在医院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各式各样的“平台”也层出不穷。集成平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大数据平台、预约挂号平台、互联网诊疗平台等等,不一而足。其中,既有基础性的中间件,也不乏追求“高大上”的业务应用系统。那么,什么样的软件系统是平台,这个平台和那个平台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也时常引起我们的困惑。下面,就对“平台”进行一番解读,算是个人的“一面之辞”,供大家讨论。

  1、什么是平台?

  究竟什么是平台?个人认为,尽管名称内涵百变,但简单归结起来,平台就是一种“服务”。不同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无论是在信息技术语境下还是社会生活语境下都是如此。比如:操作系统是一个平台,它为用户提供了操作计算机的命令界面,为上层应用提供了硬件资源管理服务;集成引擎是一个平台,它为应用系统提供了接口适配、消息分发、数据转换等集成服务;微信是一个平台,它为人们提供了朋友互加、短信互动等沟通服务;银行是一个平台,它为用户提供了资金借贷、现金支付等金融服务。所以,认识一个平台,就是要看它为谁、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回到信息化领域,我认为可以沿着三个层级递进认识“平台”。

  第一层,提供服务的系统就是平台。按照这一解读,所有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系统都可称为平台,平台的服务对象既可以是上层应用系统,也可以是“人”。不仅集成平台可以称为平台,一些应用系统也可称为平台。比如:挂号系统也可以称为挂号平台,医生护士工作站也可以称为医生护士工作平台(事实上也确实有人称之为“医护工作台”)。凡系统皆平台,这也是为什么“平台”一词会随处可见的原因。虽然如此,“平台”本身也隐含有规模化的含义,如果一个应用系统过于简单(比如费用查询系统),人们一般也不大会称其为“平台”,就像一个水池子,人们不会称其为“湖”或“海”(当然,忽悠者除外)。

  第二层,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的系统是平台。如果按照上面的界定,在软件系统架构层面,我们可能会认为“平台”被扩大化了。那可以进一步,从系统架构的视角进行一个限定,把为上层系统提供服务的系统称之为平台。这可能更符合我们的技术预期。比如:支付平台为上层的收费功能提供服务,业务中台为前端的应用系统提供服务,科研数据平台为上层的数据检索、专病数据库提供服务。如果按照这样的界定,也就把简单的面向最终用户的应用系统排除在了平台范畴之外。

  第三层,为第三方应用提供服务的系统是平台。既然是平台,从软件复用的角度,我们希望它不仅为自身一体化设计的应用提供服务,也能为其它第三方异构的应用系统提供服务,也就是要求平台应具有通用性。这是理想的平台,可以实现服务功能的共用或复用。比如:集成平台可以为不同厂商的应用提供互联互通服务,短信平台可以为不同的应用系统发送短信息服务。这样一来,就把只是为自己的应用系统服务的平台(如业务中台、科研数据平台)排除在外了。当然,要成为这个意义上的平台,必须得到第三方厂商的认可,其提供的服务及接口要么是标准化的,要么是大家形成了共识的。

  把平台分为这样三个层级,在我们谈论平台时,就可以看看我们是在哪个层级、哪个意义上讨论平台,对平台的定位和关注点就可以有所区分和侧重。

  2、平台建设需要关注的要点

  医院对于称之为“平台”项目的建设,需要关注和把握以下要点:

  (1)平台的目标与定位。首先,平台定位于上述分类的哪一类,是一个单纯的应用系统还是一个公共的支撑平台,它的服务对象是谁。如果是公共支撑平台,那么其目标是什么,对哪些应用提供支撑服务。通过上述问题,对平台的价值进行明确,对其功能进行界定。

  (2)平台的标准与共识。对于共性支撑平台,得到第三方应用系统的支持很重要,其事关后续的应用集成。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最好能符合行业的标准,或者能取得行业共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平台系统,如数据平台、单点登录系统等,它们提供了API接口,也希望别的应用基于它们来开发,但因为缺乏标准遵循,响应者不多,形不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3)平台的长久稳定。共性支撑平台处于应用的基础层,一旦发生更换,将影响上层的应用。基于平台的应用越多,其影响也越大。比如,对于集成平台的更换将对医院信息系统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保持平台的长期稳定极为重要。这要从平台产品的技术、厂商的实力等角度进行慎重考量。

  3、关于“中台”

  “中台”是近几年从国内互联网行业兴起的一种应用架构模式。通过“中台”的构建和系统架构的重构,在为前端应用赋能的同时,提升软件和数据的复用度。在一系列的“中台”概念中, 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最为突出。其中,数据中台在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业务数据视图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应用所需的结果数据,从而为应用赋能;业务中台则是业务的处理逻辑,通过抽象提炼,增强软件功能的复用度。

  不论是数据中台,还是业务中台,本质上都是为前端或上层应用提供服务的平台。这一平台与其上的应用系统通常是一体化设计的,属于我们前面界定的平台概念的第二层。由于“中台”的概念是由互联网大企业提出,而他们具有庞大的开发团队和自己研发应用系统的能力,自己构建“中台”,自己基于“中台”开发应用,模式上是畅通的。

  近几年,“中台”的概念也引入了医疗行业。一些HIT开发商在自己的信息系统产品中借鉴“中台”技术改进软件架构设计,这没有任何问题。因为,面对系统功能的智能化,医疗数据也需要深度加工,软件功能也需要在自己的多个系统中复用。

  但是,对医院来讲,由医院自行构建“中台”的意义就不大。因为,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厂商的异构环境,不可能由医院构建一个“中台”,要求其它厂商的产品基于这一平台来开发应用系统。而这背后的逻辑是,无论是数据中台,还是业务中台,在医疗行业都缺乏能达成共识的、标准化的“中台”层。由厂商系统所包含的“中台”目前只是内含于厂商自己的系统中,难以跨厂商复用。

  也有的医院讲,构建数据中台对医院是有意义的。如果说有价值的话,那是通过数据中台把所有的数据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数据资源池或数据中心,医院可以在其上开展统计查询和数据服务。但对于应用系统来讲,医院不太可能说服厂商基于这样的数据中台去改造自己的产品。所以,这并非是数据中台的本来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