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蒨:特色智慧医疗促进学科建设和医院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

作者:CHIMA 2021 发布时间:2021-08-17
浏览次数:

作为青岛市最大的省属综合性医院、国家三级甲等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青大附院”)在特色智慧医疗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临床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这所具有123年历史的百年老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在CHIMA 2021大会上,青大附院院长董蒨全方位介绍了医院在特色智慧医疗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点击此处观看董院长有情怀,有温度,有内容的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董蒨院长发言整理。


形成一院多区办院模式



青大附院目前有五个院区,分别是市南院区、崂山院区、西海岸院区、市北院区和平度院区,位于青岛的东、西、北和中部,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依据五个院区地理位置、床位规模,医院合理规划院区功能格局,制定了不同的院区学科布局。其中,市南院区定位为疑难危重症诊治中心;崂山院区定位为“大专科、小综合”,培育知名专科品牌;西海岸院区主要是突出专科、综合发展;市北院区是以肿瘤综合诊治为主的专科医院;平度院区是远离市区的综合医院。五个院区实行统一领导,采取的是典型的一院多区的办院模式,不同院区做到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目前已成为山东东部规模最大的医教研中心,现有总床位5800张。2020年医院的门急诊量达到了600万,位列2020年中国综合医院门急诊量第4位,手术量第12位,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支撑。在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排行第20位,较2018年上升5位,在山东省位列第一位;在四级手术人数单项排行榜中,连续两年位列综合医院类第三名。


除了正常的医疗工作外,医院特别注重科研和教学。作为青岛大学的附属医院,医院西海岸院区建设了建筑面积4万平米的科教大楼,大楼上面一半是科研机构,下面一半是教学机构,大楼地下有1200平米的组织标本库。各个院区也有小的科研平台,为医院整体医、教、研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构建以智能前沿技术为引领的高水平医疗技术发展体系



一家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成为让各级政府和老百姓都信任的医院,医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几年,为促进医院发展,医院在前沿医疗技术的多学科交融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借助高端医疗技术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器官移植是医院特色之一,移植的数量和质量位居山东省第一位。从2014年至今,医院做了800多例肝脏移植,大约一年能做130-140个肝脏移植的患者,肾脏移植做了1400多例,成为成功完成肝脏、肾脏、心脏、双肺移植手术的医院。


青大附院较早引入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目前已完成机器人手术4000余例。2016、2017、2018年,全院心外科机器人手术数量蝉联全国第一,施行了世界首例机器人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左心室室壁瘤切除+左心室血栓取出术,以及全省首例机器人心脏二尖瓣成型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优点如下:手术操作更精确,术后恢复更快;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减少医生疲劳;医生操作可及性更高。


特色智慧医疗助力临床医疗进步和学术地位提升



近几年,医院党委和管理层明确提出,作为省属高校附属医院,如何做到在全国有影响、有特色?青大附院提出,借助特色智慧医疗促进医院医疗进步和学术地位的提升。


2017年2月,青大附院建立了山东省首家互联网医院。2018年11月,获山东省卫生健康委批准,成为省内首批具备互联网诊疗资质的三家医院之一,建成了视频和图文问诊相结合的互联网诊疗模式。2019年4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工作现场会议在医院召开,包括毛群安司长在内的很多领导来到了医院。这些工作都极大地促进了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特别是在去年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帮助医生护士们给广大患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务。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建立了包括各个学科在内、非常完善的多样化高端医疗服务,包括图文问诊、视频问诊和综合管理,以及远程门诊、远程会诊、协同门诊、第三方检验检查等,方便患者足不出户看医生,线上开处方药品配送到家,有效延展传统医疗的服务半径,降低术后风险/慢病管理,方便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青岛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包含36个学院,怎么利用综合大学的优势做到最具特色的临床医学,为临床医学所用,助力临床医学的发展,是医院一直考虑的问题。近几年,医院在大学里提出了临床医学+X“医工结合”项目工作机制,X是各个其他学科,包括企业,探索和企业联合研发高新技术,目前已与包括医疗科技企业在内的国内高新企业联合建立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拓宽成果转化途径,完善成果转化分配体系,同时利用地缘优势,实现包括海洋医学、核医学与放射防护医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等军民融合项目突破。


我的专业方向是小儿肝胆,连任过两届中国小儿肝胆外科学组的组长,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很多巨大肝脏肿瘤患儿来到医院进行手术,在手术前和手术中我最惦记的,是能不能精准判断肿瘤以及是否可以把肿瘤完整切除,挽救孩子的生命。“十二五”期间医院承担了科技创新课题,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联合研发了两款高端设备:基于小儿肝胆胰一体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外科智能显示系统。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实现了术前从不同视角对病灶进行全方位评估,以便规划和设计最佳手术方案,同时能够将患者的CT数据从二维的变成三维,方便术中进行精准导航。外科智能显示系统目前主要在成人肝胆疾病、腹膜后肿瘤、肺、纵隔等手术中获得应用,实现了三维影像,可以进行深度图像消噪、手势防抖精准控制,实现快速、精确人机交互、精准手术导航。目前,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和外科智能显示系统已应用于国内120家三甲医院。


因为医院致力于智慧医疗的打造,专门研究痛风的李长贵教授建立了目前世界最大的痛风病基因库,同时和企业合作,研发了治疗痛风病的辅助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患者。


医院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联合研发了智能血库和智能器官的转运箱,目前已在临床进行应用。在3D打印技术临床研究方面,医院建立了专门的3D打印技术临床研究中心,目前广泛应用于医院各个科室,减少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的复杂性。


在5G+远程手术远程诊疗方面,医院趟出了一条青岛模式。刘牛海涛教授团队借助5G网络技术,利用国产手术机器人做了超远程手术,在青岛给远在3000公里以外的贵州患者远程做了手术,有效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基层病患。目前,全院的远程手术达到了49例。


除远程手术外,医院会利用5G网络技术,通过智能超声系统,每个星期都会给几百公里以外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患者进行超声远程会诊。同时,还应用了基于5G技术的远程病理会诊系统,对冰冻切片可以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远程诊疗获得进一步应用。2020年1月17日半夜,山东省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来到医院就诊。好在我们高度警惕,精准防控,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疫情。2020年1月23日,医院和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建立了全国最早之一的隔离病房的远程会诊系统,在当时防护物资非常紧缺的前提下,利用高新技术,确保一线专家安全的同时,帮助他们高效救治患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医院派出了143名医护人员到武汉去,他们经常需要大本营的远程支持。医院借助5G网络技术,给远在武汉的同事提供远程会诊和疾病治疗辅助,为他们救治患者提供支撑,并确保了他们的安全。


青岛位于中、日、韩三国的中心地带,是一所国际大都市。下一步,作为青岛最大的医院,青大附院有责任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力争构建以青岛、东南亚国家为核心的“双核共兴”跨境医疗合作新模式,利用特色的智慧医疗,提升医疗水平,提升医院的整体影响力,推进互联网技术进行成果转化,重点打造与德国、日本和韩国知名高校医疗机构的合作,形成国际交流“一体两翼”新模式。


演讲人简介

董蒨,泰山学者,博导,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青岛大学医疗集团总院长,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山东省医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本文由CHIMA秘书处杨永燕整理)



more




此处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