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科需要更多“雷军”式的工程师

作者:李楠 发布时间:2021-04-08
浏览次数:
一、开头


上周,小米召开了2021年春季新品发布会。


这场发布会分为上下半场,横跨两天。期间公布了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一些重磅战略。


对于媒体和小米粉丝来说,这些新事物新战略,都让人津津乐道,成为发布会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谈资。


我的关注点不太一样,我既不是“米粉”,也早已过了对技术狂热的年龄。我更关注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表现。


在这场发布会上,雷军又贡献了很多金句和很好的理念。这些话都非常“有嚼头”,仔细揣摩,很受用。


这篇文章,我就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医院信息科工程师应该向雷军学什么。


1

敢于“刷机”的职业态度


在发布会后半段,雷军系统地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奋斗史。期间,他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迄今为止,我(雷军)的人生经历过很多次重大蜕变。如果用发烧友的话讲,就是给自己刷过几次ROM。


随后,雷军仔细回忆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三次“刷机”,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此处不再赘述。


在我看来,这几次“刷机”,有些是被动的应变,有些是主动的选择,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雷军在某个领域做到让所有人羡慕的成绩和高度后,选择将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统统放下,甚至清零,然后投身于一个新领域,完成了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从认知结构到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


正如雷军所言,没有这几次“刷机”,就没有现在的他自己和小米。


毫无疑问,对一名信息科工程师而言,技术是立身之本。


但是,技术门槛在不断降低的同时,也在持续压缩信息科工程师的生存空间;当自己所掌握的纯IT技能与周围工作环境发展变化的关联程度越来越弱时,重复乏味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


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也需要一次格式化和刷机,这种刷机,有可能是一次转岗,也有可能是“甲方转乙方”,或者是一次考研。无论去向何方,重要的是放下现在拥有的一切,持续蜕变,持续刷新,才能赢得更有趣的人生。


温馨提示,“职场刷机”是有风险的,刷机前备份是一种美德。你需要备份的内容包括:无畏的勇气、坚定的意志、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查找Bug时的那股韧性。


2

乐于“自黑”的娱乐精神


雷军是业界少有的具备娱乐精神的企业家。尤其是创办小米之后,为了拉近小米与用户的距离,雷军一改他武汉大学技术男和金山软件霸道总裁的形象,在网民心目中变得逐渐呆萌有趣起来。


当年小米在印度举行新品发布会,雷军登台亮相,用英语发言,因为发音不标准、语法不准确而频频闹笑话,后来发布会视频被用户剪辑制作后,传的到处都是。但他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像某些明星一样,一纸律师函引得恶评如潮,让大家觉得“玩不起”。


再后来,雷军甚至不满足于别人恶搞自己,开始自己主动玩自己,将雷军这个个人IP玩的风生水起,以至于大家都觉得,小米就是雷军,雷军就是小米。


医院信息科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文化浓重的科室,矜持、内向、放不开,是这种文化常见的关键词。从我的上一篇文章《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信息科》的评论里,我也能感受到个别信息科工程师相对敏感的内心,有人愤愤不平,有人长吁短叹。


我希望大家只是在我的文章里图个一时痛快,或者感慨两句,而不是将这种态度带到工作中去。


信息科是一个保障和辅助为主的科室,高高在上只会让临床科室觉得“端架子”、“玻璃心”;而学会“适度”自黑,不仅能拉近和科室的距离,还能讨巧的自我保护。


3

善于“团结”的处事风格


雷军深知“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小米这家企业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注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很少树敌(个人主观印象,如有不对,请批评指正)。这一切,与雷军向来谦逊低调、温润而雅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以雷军对于“米粉”的重视为例,在此次发布会中,雷军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和篇幅,来描述小米和米粉之间的动人故事,情到深处,台上的他几近哽咽,台下的米粉欢呼雀跃,效果非常棒。


众所周知,小米属于典型的粉丝经济。小米通过开发定制化的MIUI系统起家,然后在论坛里和使用者交流、互动,通过高频良性互动,积累了大量粉丝,有了粉丝基础,小米才开始着手做手机,有了手机之后,小米的粉丝经济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商业价值。


雷军这种相对理性、圆润的工作方式,同样值得信息科同仁学习。医院是一个很复杂的地方,人多腕多,他觉得你是配角,你觉得技术可以“一招鲜吃遍天”,两种观点天然对立。


信息科因为HIS而存在,软件是用户来使用的产品,不是技术员高高在上的炫耀技巧的平台理顺了这层关系,再借鉴雷军“团结群众”的做法,很多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关系融洽了,工作就很好开展了。


在上一篇文章《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信息科》评论中,也看到一个有趣的评论,体现了很好的团结群众、与人为善的工作态度。


                                             

二、总结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出于对雷军的个人崇拜。换句话说,这个人可能是雷军,也可能是张一鸣、张小龙等等,更有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


无论他们是谁,从事什么工作,一番研究下来,我发现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特质:技术出身,很快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却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及时将过往的功绩清零,带着空杯心态投身于新领域,适应新角色,学习新技能,最终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因此,这篇文章,更多地出于一种分析共性、学习借鉴、提高自身的目的,而不是盲目推崇,不代表作者的个人喜好。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李楠,CHIMA青年委员。先后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和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现供职于某公立三甲医院,从事信息化工作。作者观点仅代表个人,纯属技术交流,与供职单位无关。公众号:Lefty17。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