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绵阳市中医医院: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诊疗一体化平台【CHIMA 2019案例分享】

发布时间:2019-06-13
浏览次数:

案例提供:绵阳市中医医院


中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人民数千年与疾病做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无论理论体系还是治疗方法和手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化不断发展,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诊疗一体化平台建设已成为中医医院一项重点工作。通过中医诊疗一体化平台,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和临床服务系统中基本功能的建设,实现医院内部和区域之间信息资源的统一、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将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用药规律、学术思想和治疗手段通过大数据技术整理、归纳、分析和利用,让信息系统成为中医药学术经验的宝库。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从而推动中医诊疗技术和流程的规范化进程,让信息技术成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项目概述


以临床信息系统为基础,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建立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路径、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知识库、体质辨识与饮食运动等为一体的中医诊疗平台。此平台可以嵌入卫生信息区域平台,与区域内医疗机构数据共享。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诊疗一体化平台全面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交换各类数据信息;实现医疗机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实现接入医院诊疗数据共享,为实现中医数字化、区域化打下基础。本项目包括了平台的总体技术构架,平台基本功能,和中医诊疗一体化平台上运行的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路径、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知识库、体质辨识与饮食运动等系统。


功能介绍


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诊疗一体化平台建设以一体化医护工作站为核心,以集成平台为手段,提供医院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中医专家处理中医临床四诊信息的过程,同时把辅助诊断和医院管理结合起来的完整系统。主要应包含中医辨证论治、临床针灸辅助软硬件一体化系统、经验传承(知识库)、体质辨识与饮食运动等四方面的系统。


1.医疗信息的集成和融合。每个医护人员均能在任何地方同等程度地阅读患者的所有医疗过程信息,可避免因信息不全而造成的误诊,也能通过多科室协作降低完全依赖个人的医疗过失率,从而提高医疗质量;所有医疗信息均以完全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可根据医疗、科研、管理等需求对信息进行综合利用,为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2.覆盖相关科室的医疗业务流程信息化。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人力成本;通过诊疗行为发生时的信息校验,有效防止医疗过失,提高医疗质量。


3.实现主动式的诊疗方式。通过诊疗过程中为医护人员提供主动式的提醒、向导等手段,大幅提高医护人员的平均医疗水平。


关键技术


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诊疗一体化平台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中医诊疗信息为主线”,全面打造现代化的、功能完整的、性能卓越的一体化平台。


1.技术架构


在局域网上数字化诊疗平台,采用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最好为三层结构,采用国内少有的基于J2EE的B/S结构的临床信息系统产品;参照HL7 V3标准进行数据建模。数据库平台:支持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产品。


2.标准化


标准化是支撑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手段。首先是国际规范,应遵循国际上成熟的、通用的标准、规范和协议,如HL7、DICOM、IHE、SNOMED等。其次是国家标准,要遵照执行国家颁布的现有标准以及即将推出的各类规范,如《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GB/T 15657-1995 中医病症分类也代码、《电子病例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电子病历数据元规范》等。三是地方规范,要参考本省和本地区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如卫生厅制定的《病历书写规范(第四版)》等。


3.一体化

应用基于ESB的企业应用集成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和的具有中医特色的辨证论治平台、体质辨识系统、中医知识库与智能化体质辨识与中医养生等系统集成为一套能使医院各类业务系统互通,区域医疗各级医疗机构共享数据、流程协作的基础平台。


1).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集成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通过多层次,采用多种方式对系统应用进行集成。主要实现临床信息系统与中医数字化诊疗系统的集成。


2).通过互通互联,消除信息孤岛,优化医院业务流程,推进中医诊疗数字化进程。使用集成平台手机并统计各中医诊疗系统的交互信息,对诊疗活动进行全面监控。


3).降低中医诊疗系统复杂度,增加开发技术和数据类型的兼容性,减少业务系统开发商的集成工作量,降低应用集成维护成本。


4).为区域卫生医疗体系中各医疗机构所使用的各类中医诊疗应用系统,提供互联机制、写作途径、基础平台,可实现与各医保系统实现无缝联接。


应用实例


1.辨证论治系统


研究中医的定性定量,用明晰的数字化和客观化指标进行中医诊断和疗效评价就是中医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我院在此方面从事了多年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院开发的辨证论治系统为老中医经验传承、传统四诊方法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临床实践信息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疗效评价、中医临床诊疗等提供综合性的工作平台。


系统自动获取诊疗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症状体征信息、证候、中医诊断、检查、检验、手术、用药和后期康复等。实现患者一般健康状态评价指标录入。载入舌图与数据库内置的标准病症色图进行舌象分析、比较,并得出舌象纹理曲线图。计量指标确认之后可以自动生成对应主诉病症。实现患者一般情况和主诉(主症)选择和修改,以及浏览以往病历记录。根据病人主诉症状录入功能获得的症状相关病证,提供该病证相关的高频症状词汇供挑选录入。根据上一模块获得的证候病机的病位、病因、病性及病势,逐个确定疾病。显示证候病机的病位和病因、病性及病势绿色直方图。根据患者的病情、四诊、检查和检验结果,系统列出参考的证型。显示病人症候、因位性势等信息,让用户直观了解当前病人的当前辨证信息。保存该病人的辨证论治过程中所产生所有病历记录。对每一次辨证论治,都必须对辨证论治知识库所提供的病名、证型名、因位性势指标、治法术语、方剂名、方药组成、中药加减的满意度做出符合、部分符合和不符的评价。建立医院科室病历共享平台,使名老中医的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





2.临床针灸辅助软硬件一体化系统


结合软件开发技术,蓝牙、WIFI等通信技术,RFID等物联网技术,嵌入式硬件技术等,联合研发了一套软硬件一体的临床针灸辅助软硬件一体化系统,提供针灸临床路径,规范针灸操作技术,形成针灸电子处方和病历,防范漏针隐患,提升针灸治疗综合水平,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优质的针灸治疗手段建成临床路径数据库,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辅助医生显示最优化的治疗效果。旨在进一步规范临床操作与应用安全。


3.中医诊疗知识库子系统


中医诊疗知识库系统是以中医电子病历为依据,以数据分析技术为手段,综合运用现代数据库技术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诊疗过程产生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实现医院临床诊疗路径的电子化、医院内部或区域医疗中临床路径知识共享,并集成到当前的信息系统中,以辅助临床医疗决策。


中医诊疗知识库系统应主要包含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等功能。根据不同科系建立医生诊疗知识管理系统,在每个科系下完善医生的资料,同时可按诊断的病人的反馈,及对医生的评价,做一份评价反馈资料数据列表。




4.智能化体质辨识与中医养生系统


智能化体质辨识与中医养生系统以36项健康简表、64项体质调查表为基础,自动提取病人就诊卡号、主诉、诊断等基础信息,利用病人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根据系统提供对应题目进行作答,判断出病人的中医体质,生成体质报告,并提供推荐食疗方、运动建议、中成药膏方等特色疗法,可以对疗效进行评估。此系统以丰富中医特色,并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为中心探索“治未病”的临床模式。


与医院HIS系统无缝连接,自动获取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症状体征信息、症候、中医诊断、检查、检验、手术、用药和后期康复等;借助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化量表进行初步的体质信息收集,然后视情况做进一步的健康问卷调查,最后通过医生对病人的舌象、脉象、面诊等的观察进一步收集评判数据,再经系统将各种数据进行综合的统计计算分析,得出最终体质辨识结果,并显示给当前用户。食疗方、运动建议及非处方中成药数据库的建立。



成果成效


名中医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是联系传统和实现中医药发展的灵魂,名中医经验的总结和传承不仅能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还能为中医药学术进步昌盛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培养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重要途径。因此,借助大数据技术,将名中医的临床经验、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予以整理、归纳、挖掘、分析和利用,对中医药的薪火相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源泉。


传统的中医医疗服务,由于没有严格过程控制,在质量控制环节中不能完全达到相应要求。大数据、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从根本上杜绝以上不规范现象的发生。借助信息化手段现实中医服务的过程控制,对以往的中医治疗流程进行重构,优化重组现有的医疗资源,全流程的计算机精准控制,减少人为干预因素,实现质量追溯,确保了中医治疗服务的质量。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了患者的权益,也确保了诊疗过程安全与用药安全。通过中医药服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控制,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满足患者全方位的服务需求,与时俱进,可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