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医信工程师学习观——通过主动学习实现能力逆袭
近年来,行业内有很多关于医信工程师学习成长的讨论话题。这一方面,表明医疗信息化行业在快速发展,医信工程师需加强学习;另一方面,也说明医信工程师队伍,对行业和自我的发展认识越来越清晰,愿意通过不断学习推动自我进步和发展。
学习类型划分
医信工程师需对学习这件事有明确的认知,可将它大致划分为三类:
1.学校学习
第一种是学校学习,目的是升学考试为主,学习的内容、方法是固定的,老师教授,学生学习。
学生主要要做的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练习,考试的时候好好发挥。学校里面的很多学霸,大概很擅长这种学习。
2.工作培训
第二种学习是工作培训,这是学校学习的延续,比如医院会给临床医生安排培训学习相关知识,像师傅带徒弟一样,有人教带。跟学校学习不一样的地方,工作培训内容更加偏向工作实践,而不是应对考试。
IT行业针对程序员、网络安全工程师、项目管理师等的培训,都有明确的规范。
3.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同于其他任何学习方式,它对于学习者的自律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学习什么内容,如何学习,完全要靠自己摸索。
医疗信息化工作,虽然本质上属于IT行业范畴,但是对于医院信息部门的业务职能范围,以及医信工程师的技能规范、培训体系,目前还缺乏明确的认识。
搞清楚了是什么的问题(What),那么再看看为什么(Why)学习的问题,学习显然是为了增长能力。
能力增长方向
医信工程师应该增长什么能力?抽象来看,应该包括脑力、心力和体力(医信工程师尤其如此)。
脑力——人生智慧
如果大家关注这几年CHIMA学术年会的变化,就会感觉有一个活动特别火热——HIT青年工程师辩论赛。
作为教练团成员之一,笔者有幸参与了第四届HIT辩论赛的组织活动。比赛结束后,很多选手都认同,辩论赛真是一场对工程师脑力的突击考验。
何为脑力?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看来,脑力应该主要包括决策力、思维力等,或者通俗一点讲,就是要有智慧。
对于医信工程师而言,智慧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正在成长发展中的医信工程师而言,要想取得好的发展,非有大智慧不可。
心力——心理素质
在心力方面,主要体现在坚持理想和应对挫折两方面。
几乎所有大器晚成的背后,都有一个从未放弃的理想。
有些人的理想是天天被提起,但从未被践行。
但有些人的理想,可能从未被提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
当其他人都忘了的时候,他还在踽踽独行,默默坚持。
有目标、有理想,才会有人生奋斗的动力和方向。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是在做有意义、有价值、有挑战性的事情,就一定会遇到挫折,难度越大,挫折越多。
古人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医信工程师尤其如此,必须要有超级强大的心理素质。
体力——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绝对是一句无价名言。一个人要想做大事业,如果身体扛不住,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体力,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因素。医信工程师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本文主要围绕脑力和心力展开描述。如何增强脑力和心力?一个可行的好方法,就是通过阅读来学习。
关于阅读,首先医信工程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观念,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为了改变自己认知和思想,进而促进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书上的内容能够实实在在发挥效用。
要做到这一点,医信工程师在阅读学习的时候,要以思想或者行为改变为目标。比如可以采用三段式读书法,读完一本书,要做三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书中主要观点,联想之前自己的行为和观点,制定以后的行动计划。
另外,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建议大家组团阅读学习,三五好友大家共同读一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大家一起交流,打开思维,进行观点的思想碰撞。这也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便于大家坚持下来。
通过阅读提高思考力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这一句话,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是特别理解。后来,在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我慢慢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读书,从每本书中都可以汲取到知识和智慧。但是这些知识与智慧是分散的知识,不成系统和体系。说一个人有智慧,通常表现在其思想、气质和风度上,不同常人。这就需要具备明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阅读学习后,一定要反思和总结。将从书中学习到的各种零散的知识,总结思考提炼成普世规律,使它们成为医信工程师的价值观。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正确决策力,正确的选择,才会有正确和成功的人生。
如何成功?成功的方法,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把结果交给时间,这是我在学到的一句普世名言,把它送给所有阅读到这篇文章的同仁。
在行业变革中锚定成长坐标
医疗信息化正处于从“系统建设”向“价值创造”转型的关键期,医信工程师的学习已成为推动医疗行业数字化变革的核心动力之一。当医信工程师在CHIMA HIT辩论赛中思辨技术伦理,在读书过程中拆解一本本经典书籍,在工作实践磨练个人能力时,本质上都是在为 “健康中国 2030”战略筑牢数字底座。
建议每位工程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场行业交流、每一本深度阅读的书籍。这些碎片化的积累,终将在医疗信息化浪潮中凝结成独特的竞争力——正如一位行业前辈所言:“医信工程师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今天的系统BUG,更在于预见三年后的医疗场景需求。”
致同行:做终身学习者与行业破局者
学习的本质是与时间做朋友。当你醉心编码,为调试一个BUG苦思冥想;当你夜深人静之时埋头苦读;当你在读书社团与同仁激辩AI诊断伦理时,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正在构建属于你的 “能力护城河”。
医疗信息化的星辰大海,从来只属于那些既有仰望星空的理想,又有脚踩泥土、努力坚持的长期主义者。
作者简介
吴坤,计算机专业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信息中心软件工程师。专业计算机程序员,国内在医疗行业积极推广IT技术的青年工程师和技术践行者,热衷于以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行业服务质量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下一篇: 石锐:人工智能助力华西智慧医院建设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