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空中120立体式生命救援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8-14
浏览次数:

一 案例概要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简称“泰心医院”),是中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管理体系的公立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和心血管研究所,可开展从常规心血管手术到心脏移植、左心室辅助泵在内的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和内科介入手术,年手术量超过3万例。医院于2022年9月牵头规划设计,并联手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简称海油医院)、泰达医院、中海油公司、中信海直公司组建多病种的救治医疗团队,三家医院各自圈定立体120救援的病种,自建合规的基础设施(停机坪、4G/5G移动互联网通信设施)。

  泰心医院利用5G医疗专网、停机坪、胸痛中心、互联网医院平台优势,根据中海油公司网络建设及实际需求,在渤海湾海上平台布设远程医生工作站、无线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物联网设备及系统,对渤海湾中海油海上平台近14000名海上作业员工的日常健康数据监测及突发危重健康事件的远程救援,形成快速响应、专业会诊、精准指令、安全转运的海陆空交互的立体120医疗生命救援体系,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生命质量。

二 服务对象

渤海湾中海油160余座海上平台14000名海上作业员工日常健康数据监测及突发危重健康事件的医疗生命救援人群。

三 覆盖范围

泰心医院急诊科、互联网医院、调度中心、渤海湾的中海油公司各海上平台。

四 服务内容

1.需求分析

在广阔的渤海海域,海上平台的全科医生仅可处理普通疾病,而长期以来距离陆地较远,交通方式受限,使突发的急危重症健康事件因错过黄金救治时间和救治不专业而痛失救治机会。我国虽已开放低空领域,但立体式生命救援仍然因为种种原因尚不能推广实施,研究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启动特殊环境下急危重症健康事件的远程精准医疗急救通道。

2.拟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海上平台员工生命体征远程监测、海陆空信息互联的专业医生精准救治和多病种的安全转运保障等问题,避免延误诊断及转诊时机,快速对接相应专业救治医院,并扩大救援病种和救助地域,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可复制、推广的救援体系。

五 关键技术

1.5G医疗专网

泰心医院建设5G医疗专网,包括3个室分基站,5个宏基站以及边缘计算设备,有切片专网、一体化专网、运营支撑系统三大部分。为院外的终端或者医护人员提供动态链接服务,提供实时的、动态的、SLA保障的连接能力,服务于远程急救车、移动会诊等广域移动的医疗业务。

3.jpg

2.远程医疗系统

泰心医院是技术负责方,建设了包括医疗室心血管应急诊疗系统(海上平台物联网终端)、分布式远程急救会诊系统(医疗诊室端、上级机构医生端)、远程医疗急救支持管理系统(应急会诊调度)和物联网设备管理系统、后台支撑管理系统。

4.jpg

(1)医疗室心血管应急诊疗系统

由投放在海上平台诊室的实时采集、传输数据的物联网设备及数据监控系统集成,物联网设备有多导心电监护设备、智能血压计、多功能患者随身终端无线可穿戴设备及智能心电图机、POCT智能检验设备(快速床旁检测心梗、血脂、血糖设备)。

5.jpg

1)多导心电监护设备

由无线动态心电记录仪主机、一次性心电电极片及心电导联线组成,用于人体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可实时采集监测对象的心率、心电、运动数据,通过低功耗蓝牙技术与随身智慧终端相连接。

2)智能血压计

智能高敏感血压计,全自动语音提示操作,蓝牙实时传输数据到监护后台,具备移动便捷性、牢固性、易用性、耐久性、数据精准性。上级医院端可实时监控到数值。

3)多功能患者随身终端

负责数据转发和视频交流的专用设备,具备边缘计算能力,带有紧急呼叫和定位功能,支持移动、联通、电信全网通功能,内置电池支持超长时间连续工作。

4)智能心电图机

只需随身携带采集器,通过采集器触摸屏,即可完成病人中文信息登记、波形预览、ECG采集、波形回放和数据上传下载等工作,支持PC、平板电脑和手机等多种操作平台。具备携带轻便灵活,操作简单快捷,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5)POCT智能检验设备

包括心梗三项(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脂五项(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以及血糖两项(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数据实时上传到服务器,上级医院端可实时查看。具有便携操作、快速检测、实时传输辅助诊断检查的功能,如果患者在海上平台特殊环境下突发心血管急症时,该设备起到辅助检查的作用。

(2)分布式远程急救会诊系统

医疗室医生端:由海上不同平台医疗室医生操作各自远程医生工作站,上传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采集患者检验、检查心电、血压数据,对患者进行应急处置,实时与泰心医院专家建立一键呼叫远程视频交互的会诊应答。

泰心医院端:专家可实时查看患者病历信息、心电血压血氧等健康数据监控,无缝衔接与海上诊室医生、患者视频会诊,并对患者做出精准诊断及后续的航空转运指令。

6.jpg

(3)远程医疗急救支撑管理系统

为应急会诊调度系统,泰心远程会诊中心实行24小时三级管理,涉及到泰心互联网医院医助人员、胸痛中心的一线值班医生、二线值班专家。本系统支持多个海上平台同时进行急诊呼叫,根据病情分配值班医生接诊。

7.jpg

(4)物联网设备服务管理系统

为各种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医疗设备提供管理和支撑服务,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

(5)后台支撑管理系统

为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全时监控和设置、故障处理和灾难备份,采用双机热备等方式保证服务稳定性,采用独享网络及服务器等方式保障系统7x24服务通畅。

3.创新亮点

(1)技术模式创新

自主研发、可移动的实时传输生命体征的无线可穿戴设备、多导心电图、随身终端、医生工作站物联网设备,投放在海上平台,与泰心互联网医院远程监测中心及胸痛中心可视会诊终端,建立一个远程多音视频、医疗数据交互以泰心医院为远程医疗中心的医疗平台服务系统。

(2)服务模式创新

借助泰心医院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牵头多方互联网医联体机构、直升机救援队公司协同合作,为海上突发急危重症作业员工,提供了不同专业人员海陆空交互的立体式新型医疗救援服务。

(3)管理模式创新

由泰心医院、泰达医院、海油医院、中海油平台、直升飞机救援队组建医工团队,团队包括工程师、健康助理、三家医院及平台专业医生、直升机救援队,建立了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六 应用效果

至今完成121个中海油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成功转运救治32名突患急性心梗、心律失常、脑卒中、急腹症、外伤等员工,其中9名急性心梗患者及时接受介入手术开通了闭塞的冠脉血管,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介入手术获得根治,1名主动脉夹层患者及时进行外科手术,均挽救了患者生命,累计航空救护飞行30余小时。

8.jpg

七 成果分享

通过采取系列措施,泰心医院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运营的航空救护模式:

1.建立7×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移动物联网无缝衔接,一键启动远程监测、视频会诊、下达航空救护指令。

2.形成多病种急救模式:联合多家互联网医联体,专业互补,快速对接救治。

3.医用装备直升机:配载专业器械、药品、不同急救箱。

4.搭建立体120远程救援医疗平台:形成院前院内、海上与陆地、地面航空的三角立体120救援通道的远程医疗救援体系。

经验和模式可复制和推广,通过以上相对稳定运营模式,泰心医院开展了互联网医疗和立体式生命救援的新模式。

八 下一步规划

为特殊有需求的急危重症患者开辟精准、高效的远程医疗救援通道,使传统低效的医疗服务展翅腾飞,泰心医院计划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医联体的医疗机构及救援区域和人群:扩大有专业救援需求的医联体机构建立互联网合作关系,并在不同海域的海警、海关、渔业、商船、大型中外企事业单位及部分陆地区域进行推广。

2.正在建设医院新停车楼顶层更高标准的直升机停机坪,满足直升机24小时起降,与医院急诊科的专用电梯相邻。

3.配置可视AI眼镜,避免中断心肺复苏操作,提高与专家沟通院前现场的急救指导。

4.启动直升飞机120空中救援不是简单容易的事,尤其费用方面,正在探索激励合作模式,开创京津冀区域以点带面的立体120新时代。

(来源:CHIMA 2025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