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赋能医疗影像存储升级:上海市奉贤区某区域医疗中心的实践与思考
项目背景:老旧存储系统制约医疗服务效率
作为区域医疗核心机构,上海市奉贤区某区域医疗中心长期面临影像数据存储与访问的双重挑战。医院现役的两套集中式存储设备自2018年投入使用,同时承载院内PACS影像系统和虚拟化平台业务数据。随着设备生命周期临近尾声,硬件故障风险显著上升;存储性能瓶颈逐渐凸显:在多终端高并发调阅场景下,影像加载延迟问题频发,直接影响临床诊断效率,患者等待时间延长,医生工作负荷增加。
技术选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存储升级路径
为破解存储困局,医院信息化部门启动存储系统升级项目,成立专项小组对主流存储技术展开综合评估。评估维度聚焦四大核心需求:
● 1.性能表现:需支撑PACS系统高并发读写需求,解决小文件存储性能衰减问题,确保影像调阅即时性;
● 2.扩展能力:适应影像数据年均增长率超6%的扩展需求,避免频繁扩容带来的业务中断;
● 3.兼容性:无缝兼容现有虚拟化平台与数据库应用,保护既有IT投资;
● 4.信创适配:响应国产化替代政策,优先选择自主研发、安全可控的存储解决方案。
经过多轮测试与论证,医院最终选定国产信创分布式存储架构,并选定碧海分布式存储系统(BOSS)作为技术载体。测试数据显示:
△块存储4KB混合随机读写(读7:写3)性能
△PACS影像文件存储下载性能(8线程)
● 块存储性能:在4KB随机读写测试中,碧海存储IOPS达现有存储10倍以上,满足PACS系统核心数据库高并发需求,确保医嘱下达、检查报告生成等关键业务零延迟;
● 文件存储性能:影像调阅测试中,单个医生客户端调图速度达270张/秒,较原传统存储提升2倍以上,千张影像加载时间缩短至3秒;
● 小文件优化:通过小文件聚合技术,百亿级文件场景下无性能衰减,彻底解决传统存储“小文件病”。
方案实施:构建高可靠、易扩展的存储基础设施
医院采用4节点分布式架构,部署方案如下:
△分布式存储建设拓扑图
1.网络架构:通过2台万兆以太网交换机构建冗余网络,确保存储集群与医院核心网络高速互联,网络带宽提升;
2.容量规划:碧海分布式存储总物理容量近1PB,同时采用副本+纠删码冗余策略,数据可靠性提升;
● 全闪块存储池1:承载数据库应用,IOPS提升;
● 全闪块存储池2:支撑虚拟化平台,虚拟机响应速度提升;
● 文件对象存储池:专用于PACS影像存储,影像调阅速度提升。
3.数据保护:
● 启用WORM(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模式,防止数据篡改,满足医疗合规要求;
● 配置回收站机制,误删文件可快速恢复,数据恢复时间缩短;
● 通过虚拟IP漂移技术,实现节点故障时业务无缝切换,业务连续性提升。
实施成效:临床效率与数据安全的双重提升
1.统一存储架构:文件与块存储无缝集成
新系统突破传统存储架构限制,实现一套存储同时支持文件存储与块存储:
● 业务融合:一套存储,通过划分不同资源池,同时满足PACS影像系统(文件存储)与数据库(块存储)存储;
● 架构简化:无需独立维护两套存储系统,IT架构复杂度降低,硬件采购成本减少;
● 性能保障:通过资源池划分,确保影像调阅与虚拟化业务互不干扰,关键应用性能稳定。
2.临床效率跃升:影像调阅与系统响应全面提速
● 影像访问效率提升:PACS影像调阅速度提升2倍以上,千张影像加载时间缩短至3秒,医生诊断效率提升;
● 系统响应优化:虚拟化平台4KB随机读写IOPS提升,医护人员操作体验显著改善。
3.数据安全强化:多级冗余与合规保护
● 高可用设计:副本+纠删码机制实现数据多级冗余,故障恢复时间缩短,数据丢失风险降低;
● 合规保障:全生命周期数据校验与智能修复,确保影像数据完整可追溯,医疗纠纷风险减少。
4.运维管理简化:智能化与自动化升级
● 统一管理平台:单界面监控块、文件、对象存储资源,运维复杂度降低,IT人员工作负荷减轻;
● 智能分层策略:数据按需自动迁移至SSD或HDD,存储成本优化,资源利用率提升。
行业启示:分布式存储驱动医疗信息化升级
上海市奉贤区某区域医疗中心案例为医疗机构存储升级提供了以下启示:
1.技术适配性:分布式存储适配医疗影像数据特征,通过小文件聚合与元数据管理突破性能瓶颈,提升临床效率;
2.信创落地:国产化存储解决方案可无缝兼容现有IT架构,满足政策要求,同时保障性能与安全;
3.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数据存储、保护到扩容,构建闭环管理体系,降低TCO,提升投资回报率。
随着医疗数据量持续爆炸式增长,分布式存储将成为医院核心系统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上海市奉贤区某区域医疗中心的实践,不仅标志着信创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度落地,更为行业提供了“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信创技术为支撑”的存储升级范本,助力医疗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效率与安全的双赢。
(本文由霄云科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