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百强 ,走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共探AI医疗应用新范式
4月25日,由《中国医院》杂志社联合CHIMA和深信服举办的“探索百强,走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智慧医疗AI实践研讨会圆满召开。全国上百家医院代表共同参会,数位医疗信息化领域专家发表主旨演讲,聚焦研讨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实践与探索。会议由浙江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费科锋和华西医院信息中心科长王增主持。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朱丽艳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医疗行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已成为行业生态共同探索的焦点。她强调,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汇聚医疗机构、科技企业及学术专家,围绕AI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数据安全、资源共享、标准建设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以务实合作推动医疗AI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化应用。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孔心涓在论坛致辞中强调,信息化已成为驱动智慧医院建设的核心引擎,希望随着AI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快速赋能临床和科研,提升诊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智慧医疗发展需坚持"医工协同"理念,通过临床需求反哺技术创新,再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临床科研水平的进步,共同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石锐,带来《人工智能助力华西智慧医院建设实践》主题演讲。基于“教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质增效”、“患者优质服务”三个重点目标,石锐分享了华西医院如何开展AI创新应用的数智化实践经验。石锐提到,华西医院通过数据治理、物联网、人事系统建设,持续优化“人”与“物”的数据生成链路,切实提高数据质量,从而形成从数据生成到智能闭环管理的完整链条。此外,他表示,通过算力存储集群与统一调度平台建设,打造稳定灵活的医院信息基础设施,也是医院未来AI应用能够落地的关键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杨郁青,以《医学大模型赋能医疗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分享了瑞金医院如何基于高品质医学数据,构建面向惠民、助医、科研的医学大模型。瑞金医院按照基座大模型-应用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智能化应用系统的大模型研发路径,打造了一条兼顾基础能力和临床应用维度,自底向上全面构建医学大模型完整研发链路,为我们揭示医学大模型重构医疗生产力的底层逻辑。
应急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主任卢智利,通过《国家应急医学救援平台建设》的主题分享,让参会观众了解到AI技术如何从应急模拟推演到资源智能调度,打造应急医疗的"数字护甲",这些创新实践对健全国家应急医学救援体系具有重大战略价值。未来,更多医院将通过人工智能构建逼真的数字化环境,链接物理世界、模型和数据,打造“学”、“训”、“战”、“考”一体化的培训体系。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辛海燕,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实践》主题分享,全面展示了医院在大模型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成果。基于前瞻性布局,青大附院于2025年2月率先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创新打造了临床智能助手Copilot与“青医爱问”多模态交互平台,以及临床知识库CDSS接入等多场景应用落地,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良好成效,显著提升了医院智能化管理和决策效率。
深信服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袁林在《创新驱动—AI赋能医院新一代数据中心》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当前医院数字化转型面临双重挑战:AI技术应用与自主创新需求同步推进下,数据中心建设运维复杂度剧增,安全风险持续加剧;同时医疗机构亟需平衡技术投入产出效益。为应对挑战,深信服推出"一朵云架构"整合全栈资源与AIOps智能运维引擎,实现资源弹性扩展和全栈智能监控,并通过2023年发布的国内首个安全垂直大模型构建"平台+组件+服务+GPT"新架构,以AI与SaaS服务协同提升安全效能,系统性破解医疗数据中心在安全、运维、性能及成本等维度的核心难题。
在会议的最后,众多参会代表共同前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深入参观了医院的人工智能应用体验,包括青医爱问、AI虚拟医生、专病大模型、Copilot、CDSS医疗辅助大模型等场景,以及门诊、机房等信息化建设场景。参会代表们体验到了丰富的智能化诊疗场景,新质生产力的革新力量在此刻具象化为可感知的医疗温度。
下一篇: 首个医疗行业信息技术创新指南正式完成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