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静东:谈信息部门工作及能力提升

发布时间:2024-03-11
浏览次数:

  “十四五”智慧医院建设总纲提出了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创新发展体系、拓展基层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夯实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等,优先行动包括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重点人群智能服务行动、药品供应保障智慧监测应对行动、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这些任务都很艰巨,要求医院信息化负责人要有情怀,对信息化感兴趣,同时要加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严静东强调。

1.jpg

从“救火员”转变为支撑底座和创新引领者

  在谈及信息中心的职责定位时,严静东介绍,很长一段时间,信息中心做的是“救火员”的工作,需快速“灭火”,这就要求信息中心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包括服务台)、快速响应能力(同步查问题)、故障分析能力,能快速处理和解决问题,尽可能避免发生重复性问题。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信息中心应减少“救火”工作。“这个前提是不着火,需把基础打牢,把防护做好,同时提高预警和预判能力,尽量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做好应对准备。”

  在严静东看来,信息中心应从“救火员”的角色逐步转变为“支撑底座”角色,满足各部门合理、有效的需求,同时还要转变为创新引领者,推动新技术的落地应用。“信息中心应该要抓住风口,比如国家很多政策发布后,信息中心首先要理解其中对信息化提出了哪些规定和要求。” 严静东介绍,以医院适老化信息系统改造为例,很多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因此信息中心在进行系统改造时需考虑怎么让这部分老年人全流程(脱卡)就医。同时,医院信息中心还应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能力,创新引领影像辅助诊断的应用、ChatGPT应用场景等AI应用。

  满意度低曾一直困扰着信息中心。对此,严静东认为,满意度调查可以成为信息中心的一个抓手,有助于提升临床对信息中心的了解,从医护人员处获得系统功能和医院运营的好点子,方便对信息系统、系统提供方、服务商开展进一步评价,有助于加强信息中心的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化水平。

全方位提升自我能力

  严静东建议,信息中心提升自我能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锻炼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维,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文件和要求,明确医院年度重点工作,了解新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场景;明确信息化建设的战术方法,包括搭平台、做示范等;了解信息化部门对人员能力的要求,工作人员应具备全方位知识、全系统能力和全局化思维。

  为提升自我能力,信息中心还应开展项目全流程管理:1.立项,提交用户申请,结合医院发展规划和现状调研,明确业务需求,编制建设方案和概算,提请审批立项;2.招标采购,按照相关流程开展招标采购,在满足医院发展信息化需求的同时,考虑性价比;3. 项目入场实施,做好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客户开发,做好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系统试运行后上线;4.验收,验收时文档和签字都齐全;5.项目运维,主要是软件更新,这个工作是时常要做的。严静东强调:“为了增加同质化管理,提前做好建设方案和验收文档模板,确定好信息系统上线的流程,让大家按照模板和流程工作,减少每一个环节的错漏,提高工作效率。”以医院建设康复信息系统为例,临床科室在提出需求时,只有短短几行字,信息中心工程师经过7个月调研和反复修改,协助需求部门,撰写需求书,包括功能、接口、服务器存储、安全、价格估算等,从中培养了工程师的系统化思维,在整个系统实施过程中,信息中心在做好实施工作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各部门。

  当前,大数据在医院的应用非常广泛,信息中心要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统一数据规则,进行交叉分析。对每一个指标可以进行多维度展示:同期值和增长率;进一步钻取可以查到科室排名和医生排名;描述指标的数据来源、计算同期和本期的变化趋势;数据规则和统计口径。严静东介绍:“在开展三级评审指标的数据管理实践时,需注意以下几点:院领导牵头,全院参与;遵循RACI(责任分配矩阵)管理原则,责任到人;多业务流程分析,进行精准、严格的过程管理,提升临床操作规范性;建立内部指标管理体系,形成系统化运行机制。”

  近些年,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对人才提出了很高的需求,很多高校设置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严静东呼吁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专业学科。“医院信息化横跨了很多学科,如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还有一些医学的知识,将医院信息化设置为一个学科,培养符合信息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