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术空心化”现象的反思》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2-07-22
浏览次数:

  昨天在CHIMA公众号上读到一篇好文《信息科“技术空心化”现象的反思》。总体感受:作者有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犀利的笔锋,为科室建设呐喊发声的情怀和担当,向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作者表示敬意。

  对于信息科“技术空心化”的现象,我谈谈自己体会,归纳为12个字:“认清趋势,放弃幻想,改变自己”

1认清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文中所指信息科“技术空心化”,即核心技术、关键人才没有掌握在信息科手里,以至于在管理和使用中出现了被动、脱节甚至卡脖子等局面。

  那么,请问,这些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核心技术、关键人才去哪儿了?是凭空消失了嘛?并不是。

  我大概捋了一下:

  一是研究所、高校。在这里,医疗信息化以“医学信息学”、“智慧医疗”等更加高大上的细分专业名称出现,吸引了更多的人才。通过几年的学习,系统地掌握跨学科理论知识,经受各种项目的历练,最后获得学历上的加成。

  二是行业头部企业。对于头部企业,无论是其在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号召力,还是它们可以给予人才的薪资水平、发展机会方面,头部企业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虹吸效应非常明显。

  三是国内顶级医院。一般指可以上国内医院百强榜单的那种。道理跟头部企业差不多,不再赘述。

  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因为整个医信行业的繁荣发展,才有了多元化、更有价值的上层建筑,这是好事。

  所以,所谓的信息科“技术空心化”,无非是人才和价值在医信行业里的主动选择和自由流动,他们并没离开医疗信息化这个行业,只是去了(他们觉得)更有价值的地方,这是一种趋势。趋势这种东西,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在现有条件下,即使把空心化的信息科用高端人才技术填满,假以时日,人才和技术,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流动(从信息科视角看,便是流失)。

  认清医信行业发展的规律和形势之后,首先跟自己和解,知道自己身处行业的大致位置。其次和同行和解,不必为他们抢走了行业核心价值而生气,打不过就加入,比不过就认同。

2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主要是希望大家正确看待医院信息科的职能地位,以及信息科这份工作。

  首先,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大家都觉得,这些年信息科在医院显得愈发重要。但是,咱得看清楚、想明白,“愈发重要”是跟以前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临床比。

  这几年。医信行业沾了医院整体快速发展的光,借了政策的东风,项目多了,应用场景丰富了,机会多了,下限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但是,行业规则和组织架构决定了,信息科在医院配角和辅助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是上限。

  因为,这是医院。

  正确认识了一份职业的定位和天花板,才不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职场上的很多烦恼,就是因为你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尤其在医院这个科室众多、人才汹涌的地方,人很容易攀比,进而浮躁。

  同时,技术空心化不是职能空虚化,一个科室,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存在,一定有它存在的价值。医院信息科早已脱离传统的纯技术部门,而是向着沟通协调、项目管理、数据治理等方向深入,技术空心化,是职能细分化的必然选择。

  其次,鸡汤不能顿顿喝、人人补。最近各级常常听到“一线工作法”,关键在“一线”,就是要接地气,接近基层,要到一线,要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光坐在办公室听汇报、敲键盘,要下去。

  我喜欢跑医院。据我了解,很多中小医院的信息科,就是三五个人在那儿硬撑着,有些甚至由搞医务、后勤的人兼任,外加医院周围的电脑维修店“友情赞助”,就这样的从业环境和氛围,很多从业者累得眼里都没有光,你跟他谈什么“营造学术氛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科室?”这跟“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

微信图片_20220721162414.jpg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只有你真正体会过基层的苦,才能懂得,不要随便给别人开药方、灌鸡汤。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能够或者都需要用钢筋水泥,浇筑一幢高楼大厦,站在楼顶,仰望星空,俯瞰芸芸众生,才叫成功。随性地从边角处捡拾色彩不同的鹅卵石,用心拼凑属于自己的花园,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柴米油盐,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3改变自己

  信息科技术空心化只是局部现象,整个医信行业的繁荣发展有目共睹。同理,信息科空心化,不意味着科里的工程师可以空虚化,空洞化。在科里低头走路,在院里抬头看路,在院外抬头看天,按这种强者思维去想,能做的事还有很多。我微信里收藏一篇薛万国主任的《薛万国:未来医院信息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一份非常不错的信息科工程师成长实用指南,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尤其是刚入行的年轻人,信息科的工作上手容易,门槛低,强度也不大,有一份实用指南,加上自己的执行力,才不至于荒废。

  一点个人愚见,不到之处,还请海涵。